Search

在这个时代,我们常常把爱与「爱情」绑定在一起。

而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三层次理论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在这个时代,我们常常把爱与「爱情」绑定在一起。

而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三层次理论,认为「我」是由本我、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组成的,这也让人意识到,人类除了需要认识他人,同样的,也需要认识自己。

心理学家弗洛姆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,根据对象的不同,把爱分为5种,其中包含了一种对象为自己的爱,也就是自爱。

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,弗洛伊德尽管已经开始讨论「自爱」的话题,但他依然没有将「自爱」与「自恋」这两个概念做出区分,依然将「自爱」定义为一种利己的罪恶。

而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倡导者,霍妮则明确地提出了「自爱」与「自恋」是两种完全不能等同的概念。

自爱与自恋的区别
一个有明显自恋倾向的人虽然没有能力去爱别人,但却需要人群作为倾慕和支持的来源。 ——卡伦·霍妮《精神分析新方法》

霍妮将自恋比作精神上的一种通货膨胀,即一个人通过一种浮夸的方式去展现自己,自身实际的能力与价值要远远低于TA表面上的虚张声势。

她认为,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自恋倾向,是由于对于真实的自己产生了一种恐惧感,缺乏自我接纳而导致的自我疏离。

自恋的人只关注自己,但实际上,他们并没有真正拥有爱自己的能力。

什么是自爱
维基百科上将自爱定义为: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寻找自己的优势。

在几个世纪以来,经过一系列的自尊游行、嬉皮运动和女权运动,才慢慢的扭转了社会大众将自爱与自私、自恋、自负等负面心理特质做出区分。

而心理学的一系列研究也发现,自爱的确拥有一种强大的精神能力,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联。

如何成为一个真正自爱的人?

一个人爱自己最低限度有这样一种好处——他不会碰上许多竞争者。 ——利希滕伯格

自爱并不是一个不需要行动的口号,相反,它是需要通过一系列行动去践行的。

如果你也觉得自己依然不够爱自己,那么以下几个建议,可以帮助你成为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。

1.与自己对话

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,我们无时无刻都需要去考虑别人的感受:家人、同事、上司......

当我们的生活不断地被外部世界推着走时,最容易被忽略的,反而是自己。

在忙碌的生活里,空出一些时间来和自己聊聊,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与感受。

当我们缺乏一些具体的关注自己的行为时,往往就会养成了自我忽视的习惯。

2.凡事先考虑自己的感受

一种典型的不爱自己的表现,就是讨好型人格。

有的人能够在付出的过程中,同时也收获自己的快乐;可是对于讨好型人格来说,不断的付出只会让自己感到委屈,认为别人亏欠自己的真的太多了。

两者的区别在于,前者找到了付出的意义与价值,他们意识到,对别人的付出,也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建设;而后者在意的是别人对自己的感受与看法。

在考虑自己的动机时,把「我」放在前面,思考我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,而不是这件事对别人来说,意味着什么。

3.建立对自己友善的态度

很多人虽然在别人的眼里,是很友善的人,但他们没有意识到,自己内心对于自己的攻击性有多么强。

总是不停地在批判自己,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开始批判自己。

事实上,我们都需要对自己友善一点,生命是一个过程,不要总用结果思维来判断自己,去感受自己的「过程」,即使是「错误」,其实也是一种美好的经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小黄鸭刚开始只是在面子书发发牢骚,没想到写的文章 居然引起许多共鸣,也结识了许多网络朋友。 小黄鸭只是觉得 人生经历里总充满了喜怒哀乐,且行且珍惜,倒不必为了生活琐事烦心。我们没办法阻止好坏事情的发生,却可以改变我们自己面对问题的想法和态度。在关键时刻把负能量转为正能量,就能把这股能量化为动力,让我们更有动力去面对挑战 迎接新的开始 开拓新的生活方式。小黄鸭以图文的方式诉说自己或身边亲朋好友的生活经历,也分享从阅读中得来的正能量。心情不好时,来本站看看。希望小黄鸭的朋友们可以从文字当中找到能让自己前进的正能量. 感恩 祝福你们! -小黄鸭-
改变,要在你不得不改变之前去做. 天天看,一年之后回头看,对你这一年的影响,好处会大到自己都吓一大跳!
View all posts